施工企業應用BIM該注意什么?目前國內隨著BIM技術迅速的普及與推廣,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施工企業對于其所帶來的效益或者說是收益非常關注,開始紛紛啟用BIM于項目中,期望能夠給企業自身帶來質的變化,但是結果往往大相徑庭,許多施工企業表示應用BIM之后效益還不如以前,這又是為什么?中建教育今天與大家探討一下。
一、等時機成熟了在用
其實等這個詞換成觀望可能更合適一些。企業在觀望行業的應用成熟度和普及度再來衡量自己是否要應用。個人觀望企業,企業觀望行業,行業觀望政府,大家都在互相觀望,其實就在觀望中已經錯過了BIM在國內最佳實踐的機會,沒有實踐怎么總結經驗,沒有經驗怎么總結成為行業規則。施工企業往往是觀望設計端應用的成熟度,想借用他們成熟的BIM來導入施工中,其實大可不必,先不說兩者考慮的范圍與方向的差別,就單說建模之后對工程量的計算就沒必要還要等待設計端。施工企業應用BIM建模算量的效率遠遠高于傳統手工方式,不必等待設計端對于BIM應用成熟之后,何況我國設計端BIM應用率還較低。
二、概念偏差
許多施工企業認為BIM就是軟件或者說BIM就是Revit。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Revit應用上或者是建模上,往往只是BIM軟件的操作水平提高了,但是對于項目施工管理的作用微乎其微。BIM軟件的操作訓練是必要的,因為BIM概念再好也需要有軟件做為支撐,但是面對施工階段的問題,尤其是國內建筑項目日趨復雜化、超高化的形勢下,只是注重于軟件操作就有些本末倒置了。中建教育認為應當借助軟件臺,分析企業架構問題與施工中的問題,用數據說話,構建適合自身的基于BIM系統下的施工管理平臺來提高施工品質。
三、對BIM的誤解
中建教育這里的誤解是指在投入上。認為BIM是高端技術需要花費很多的錢,但是這錢投入之后不見得能夠帶來收益,瞻前顧后。又或者小范圍投入嘗試,希望能夠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兩種其實都有問題。前者在于對BIM的成熟度了解過少,BIM可以大大提升施工中項目管理的水平,尤其是邁向精細化管理BIM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對于碰撞檢查、減少返工等方面來說BIM可以大大節省成本,減少物料的浪費。而后者是對于BIM想達到一蹴而就的效果,其實施工企業對于BIM應用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和總結,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組織架構以及項目的類型總結出自己的BIM之路,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
對于施工企業應用BIM該注意什么?中建教育就說這么多了,其實像BIM軟件的本土化,BIM標準等都是施工企業在今后BIM應用該注意的問題,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