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設計人員最需要的就是能有快速的,準確的,合理的,有效的把業主意圖反映在圖紙上。由于傳統的項目設計階段各專業之間的信息渠道閉塞,溝通不暢,導致錯、漏、碰、缺的現象非常嚴重,而且圖紙之間缺乏聯動效果,往往錯了一個地方,需要修改很多才可以。BIM技術的出現可以幫助設計師解決這些問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中建教育今天就說說BIM給設計階段帶來哪些幫助。
1、完美展現設計創作
BIM是以3D軟件工具為主,盡可能將建筑物設計創作的所有內涵做完整的表現,設計創作可包括創建模型及分析審核。設計創作工具主要負責創建模型,而審核和分析工具,則提供特定分析研究成果的信息加入前述所創建之模型,有時審核和分析軟件工具還包括設計評審和工程專技方面(如結構、MEP)的分析作業。整個BIM的執行作業中,設計創作軟件工具算是邁向BIM技術最重要的第一步,而其成功關鍵取決于使用一規劃完善且效能很強的數據庫,將此創建的3D模型和對應其元組件的性質屬性、數量、手段和方法、成本和進度等信息,盡可能準確而有效地連結在一起,使該建筑物名副其實,且深具應用價值與共享的信息模型。設計創作能為工程項目之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具透明度與可視化的設計。而且對設計質量和成本、進度管控方面會有優于過去的改善。
2、各專業分析
在智能型建模軟件工具中,使用已建立的BIM模型,以設計或其他專業技術的規范(例如結構或機電等)為基礎,來檢測此建筑物是否滿足有關各項專業技術要求的各種分析作業。由此所發展出來的信息,將會是業主及營運者將來運用在建筑物系統中(如能源分析、結構分析、緊急疏散規劃等)的基礎。這些分析和性能仿真工具,可以在其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發揮價值,且可以顯著地改善設施的能源消耗。設計公司也可藉既有的BIM模型及價錢不高的分析軟件進行比以往更詳盡與客觀的數據分析,供業主與投資者后續引用。
3、項目可持續性評估
以目前國內外既有的建筑物可持續性評估標準(例如LEED、綠建筑標章、綠建材標章、智慧建筑標章等)為基礎,對一工程項目進行系統化、組織化的評估過程。這個評估作業可以是針對材料、建筑物性能方面,或是一個履歷過程的評估工作,并應用到整個工程項目的生命周期,跨越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維等四個階段。可持續發展的評估工作在項目規劃階段和設計創作階段就開始進行是最有效的,然后在施工和運維階段善加應用。
4、更有效的溝通
BIM執行團隊在工程項目規劃會議的審議場合,利用BIM的3D模型來對該工程項目的利益相關者(可能包括業主、施工單位、監理等),展示其設計內容的過程,針對此工程項目的布局、采光、照明、安全、人體工學、聲學、紋理和色彩等重要議題制定決策。設計師通過過BIM模型更能將設計理念輕松地傳達給業主、施工團隊。在針對規劃需求的工程項目協調會議上,有關業主的需要和建筑物或空間美學方面,則較易得到實時的回饋。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可以清楚看到BIM給設計階段帶來哪些幫助?中建教育在此只是做一個拋磚引玉的小結,相信隨著BIM技術在我國不斷深入的應用,在設計階段能夠帶來的益處遠不止于此。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