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工業化4.0快速發展,從制造到建筑,處處體現出科技的力量。在建筑方面BIM的大量應用確實給工程項目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但是隨著應用的深入問題也不斷出現,今天咱們就聊聊BIM應用中的風險有哪些?會導致什么問題?
1.「規范定義」為關鍵風險構面
國內BIM由于缺乏明確的規范與要求,且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無一模型交付標準,導致設計端與施工端對于共同執行BIM項目上合作意愿不高,為了避免合作上產生多余的風險,所以選擇各階段自行作業,以減少未來履約時的爭議。
2.「雙方對BIM模型信息需求不同」為首要關鍵風險因子
各階段因無模型需求標準,所以設計端所建置模型若未能達到施工端模型需求標準,施工端則需要重建模型,造成人力與時間成本的浪費,是大家最為在意的。造成此問題最大的原因往往是業主本身對于導入BIM需求不明確,若業主在BIM契約上能明訂各階段模型需求標準,相信對設計端與施工端共同執行BIM項目合作的意愿能大幅提升。
3.設計端注重的風險構面「模型認知」與「成本考慮」
設計端的所以較在意此二風險構面的原因為,設計端屬于前期階段的作業,為了避免因為不了解施工端需求而造成重工,導致人力與成本的浪費,勢必需要增加協同人力成本,但對于其所收到的技服費用,并無法支撐其多余的成本。
4.施工端注重的風險構面「技術應用」與「信息交換」
施工端的所以較在意此二風險構面的原因為,施工端屬于后期階段的作業,其接收設計端模型并進行深化,其較在意的問題皆是在溝通層面的,若缺乏實時溝通的云端平臺或是雙方協同能力尚未成熟,將不能有效率的解決其遇到的問題。
5.「協同人力成本增加」風險因子為各角色關注的因子
「協同人力成本增加」風險因子與各分析中皆屬于關鍵風險因子,尤其以參與BIM項目經驗較多者感受更深,其在同一時間可能會遇上較多BIM項目同時進行,所需參與BIM項目的協同人力就必須增加,對于協同人力成本增加的感受度較為深切。
6.較不顯著的風險因子
出國內業界現階段遇到的問題大多是規范、程序理解等問題。至于其它業界認為權重值較低的風險因子,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面向。第一,對于業界來說部分風險因子不足以構成風險,如「軟件交換性不足,有信息遺失問題」、「軟件兼容性不足,造成檔案銜接困難」與「BIM技術服務廠商選擇困難」。第二,業界認為部分風險不屬于現階段的風險,歸類于未來潛在風險,如「缺乏雙方共同的BIM模型知識產權規范」、「缺乏實時溝通的云端平臺」與「雙方發展不同的信息標準」。
中建教育說這么多并不是唱衰BIM或者輕視BIM,我也希望BIM能夠健康的發展,本人意在讓大家看清楚現實問題,不要閉門造車,或者盲目跟風!好了,關于BIM應用中的風險有哪些?會導致什么問題?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