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定義是什么?BIM各階段的應用都有哪些?BIM源自于1970年代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教授CharlesEastman所發表的學術文章中提出的概念,Eastman教授提出了建筑物產品模型(BuildingProductModel),后來也制定了建筑物信息手冊(BIMHandbook),認為BIM是「為設計與施工而數位化仿真建筑物,讓模型性質與屬性成為工程計劃之紀錄信息」。目前BIM相關技術的發展大致上可以分為信息交換標準、建模技術、與模型運作技術三個方面:
一、信息交換標準:BIM工具軟件間為了模型檔案的轉換與整合,需要有共通
的信息交換標準,較常見的有IFC標準,專供建筑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管理的信息交換。以及CIS/2標準,用于結構鋼設計和制造。兩種標準皆有描述產品幾何、組件相關性、整合施作流程和材料、性能、組件制造和其他屬性。
二、建模技術:各大軟件公司都有推出BIM建模軟件,如Revit、Microstation、Projectwise、ArchiCAD、及Tekla等;它們都有類似「參數設變引擎」使空間相關組件信息能智能式互動調整,幾何組件所鏈接的屬性數據,背后也都有獨立的數據庫處理引擎,方便管理龐雜的模型信息。
三、模型運作技術:BIM技術含蓋工程生命周期的幾何與非幾何信息的所有信息管理與運用,模型的呈現效能、屬性數據的集結與運作等都是影響著BIM技術運作優劣的關鍵。目前BIM的運作技術多數聚焦在3D可視化的軟硬件效能提升、空間與時程沖突分析檢核、云端服務的提供與應用、跨專業協同作業及跨階段間的整合交付等。
BIM的功能除了3D建模之外,其最主要的特點在于它模型內帶有參數式信息,在全生命周期的各階段內可放入各階段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將信息透過模型的傳遞,讓下個階段繼續延伸應用。
一、BIM在規劃設計階段主要應用:
3D可視化設計;數量計算;成本估算;沖突檢測;能源分析;光照分析;法規驗證;設計審查;一致性出圖等。在規劃設計時間,BIM除了可以讓設計端進行3D視覺的設計外,還能進行成本的初步估算。并可以做各項方案的模擬(能源分析、光照分析),以提供優化的設計。
二、BIM在施工營造階段主要應用:
工地現場規劃;施工性分析;數量計算;沖突檢測;4D流程應用;預制等。工地現場查核(RFID等)在施工營造階段,透過施工端廠商將BIM模型進行深化,可提供工地現場規劃、4D排程模擬等。透過BIM的數量計算,可幫助工地管理者掌握材料數量,減少囤貨以及廢料的產生,降低不必要的浪費。
三、BIM在營運維護階段主要應用:
建筑物維護信息;建筑物資產管理;空間管理;防災規劃等。在營運維護階段,管理者可依照本身的需求,對BIM模型內信息進行開發,協助建筑物未來的維護管理活動。
好了,關于BIM的定義是什么?BIM各階段的應用都有哪些?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