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筑信息模型?驗收標準是什么?依據Wikipedia,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一詞系由ProfessorCharlesM.Eastman所提出,依據其余1970年開始于其著作和研究中所用建筑產品模型(BuildingProductModel)一詞相類似。BIM系指一個產生與管理建筑生命周期中建筑所會產生之資料的程序。美國聯邦總務署BIM手冊系列一中指出:3D,4D,和BIM技術系為三個不同但具協同關系的計算機技術。3D幾何模型是建筑物各組件的幾何表示,有助于可視化與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溝通協調;而4D系指3D加上時間,即可包含項目的階段與排程等信息。而BIM不只包含3D幾何模型,更包含與建筑組件有關之各種信息,例如墻的形式、空間、門、窗等等。BIM通常以3D呈現,但BIM包含了其他分析信息,例如估價、能源使用模擬、日照、流體動力學以及建筑規范的檢查。
BIM的驗收探討分析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建筑信息模型應具備的組件與信息詳細程度以及應提出與負責管理單位,作為業主管理與驗收的參考。
(1).規劃階段-BIM執行計劃、可行性模型、程序與空間的數據庫、量測的體積與面積、功能與關聯、責任關系、數據組織大綱、業主提出的要求、契約限制條件。
(2).設計時間-BIM執行計劃更新、初步能源模型、概念模型、建利于建筑模型基礎上的概念模型、初步系統模型(包括結構、MEP、土木及其他系統的項目)、沖突檢測報告。
(3).設計開發階段-能源模型、結構模型、建筑模型、MEP模型、土木模型、系統模型、詳細沖突檢查、編碼審查模型。
(4).施工檔案確認階段-能源模型、結構模型、建筑模型、MEP模型、土木模型、系統模型、詳細沖突檢查(顯示問題與解決方案)、編碼審查模型(編碼分析,如防火規劃、建筑規范、建筑類型等等)。
(5).施工階段-界面協調、MEP模型、建筑模型、結構模型。
(6).內裝階段-紀錄模型(更新資料改變與建筑變化)、結構模型、建筑模型、MEP模型、系統模型、土木模型、數量報告、無能量或沖突的報告。
(7).最后交付-分為廠商與設計團隊:
A.3D的幾何模型交付:廠商需交付原文件格式的最終協調模型與IFC(IndustrialFoundationClass)綜合建筑模型;設計團隊需交付原文件格式的設計模型和IFC格式。
B.數據的交付:廠商交付空間信息以及建筑信息數據庫;設計團隊需交付房間及空間信息(包括在廠商信息中)。
C.2D交付:廠商交付竣工圖;設計團隊交付最后產生的設計模型圖。
D.數位信息交付:廠商及設計團隊皆以CD/DVD完整交付軟件及數據。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