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和GIS結合有什么意義?如何融合?在2D-GIS中的管線信息是以線形的方式進行數化及展示,僅能表現較單純的地下管線分布提供管理使用。由于共同管道的概念形成、實際應用及發展,成為了城市進步的重要關鍵。但共同管道與一般地下管線不同的是,在共同管道中具有較大型的結構物,并具有維持共同管道正常運作及工作安全的機械設備、消防及照明設備等等,在2D-GIS中并無法如實的展示,以至于無法進行有效的維護及管理。在3D-GIS中,除了能建構共同管道的建筑主體,也能建置機械設備、消防及照明設備的對象,并將維護管理信息置入屬性數據中,提供維護管理單位使用。
且共同管道除了本身主體之外,仍須以周遭的建筑物進行銜接,將管道中的各式民生管線銜接至客戶端,才能實際發生效用。而共同管道與用戶接管之間的路徑與既存管線或是后續新增管線是否發生沖突,以2D-GIS的方式進行沖突檢核也不容易。透過BIM的技術,將共同管道與周遭建物一同繪制,再轉入3D-GIS中,則可以利用3D檢視的方式,更可視化的展示,讓空間規劃與沖突檢核變得更容易執行。而后續更多的個別建筑物,也可以透過轉換3D-GIS的方式,與共同管道或其他地下管線進行互動,并展示在同一個平臺上,將有助于都市規劃與地下空間設計的進行。
在BIM中,可利用各種對象群組及類別建立建筑結構中的對象,并可將這些對象分別給定各種維護管理使用之屬性數據。依據COBie的數據收存標準,將各式對象的留存信息進行好的管理,且可與其他建筑進行共同的數據管理。而BIM中的數據交換標準格式IFC,亦可將這些對象分類、屬性數據進行妥善的留存。但在BIM中若無特別設定,則是使用內建的相對坐標系統,在銜接地理信息系統時,則需要配合地理信息系統使用的坐標系統進行建置,使得各個建筑物可以在大范圍的區域中,明確的表現出空間關系,并可同時展示。
故在IFC格式需要進行對象分類、坐標系統、屬性數據的厘清與設定,讓3D-GIS的系統能夠認識這些信息,才能在轉入CityGML格式時得到良好的結果。由于在3D-GIS系統中,原生的組件并無法像BIM一般,具有詳細的設備數據庫,于是在建筑體中的各式設備組件,需要透過BIM方面進行模型的建置,并依照COBie的數據留存標準進行數據的輸入與保存。如此,IFC格式的中與設備的維護管理相關的信息,則可以透過格式轉換的方式,在3D-GIS系統中進行留存,以期未來大規模區域管理時可以使用這些數據進行智能城市的運作。
好了,關于BIM和GIS結合有什么意義?如何融合?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