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基本定義是什么意思?含義是什么?建筑信息建模(Buildi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術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工程/設施透過數字化處理后,以利將工程/設施的各式信息以3D的形式,用于協助或解決工程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各種工作的一種先進技術。
1、BIM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縮寫,指的是在營建設施(包括如建筑物、橋梁、道路、隧道等)的生命周期中,創建與維護營建設施產品數字信息及其工程應用的技術。
2、BIM技術是一個在計算機虛空間中仿真真實工程作為,以協助營建生命周期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維護工作中之各項管理與工程作業之新技術、新方法與新概念(而不是常被誤解的新工具)。
3、BIM技術的運作主要系利用建筑物組件(elements/objects)以特定的信息標準(如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IFC)表達,利用此標準可讓各種專業人員在進行自己負責的作業(如設計或施工模擬)時,可以了解(通常以立體3D的方式直覺看到)別人的作業內容,因此在BIM環境下操作時,便可實時直覺(非透過抽象專業的符號)進行溝通討論,有效減少錯誤或瑕疵的發生,快速整合專業間的歧見或誤解,因而也可避免因重作(rework)而浪費時間與成本。BIM的應用將使建筑各專業間生產運作模式大為改變,由傳統的二維空間數據分散作業模式,邁向三維空間數據與建筑屬性數據的共同協同作業,大大提升當事人間(專業間與非專業間)的溝通效率,可讓營建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參與人皆可增加效益。
4、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術,依據美國國家建筑信息模型標準(NBIMS-US)的定義:對于一個新或舊的設施,強化在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維修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在可提供其他信息設備讀取的數據標準化格式下,進行創建或搜集適當信息的模型。
5、建筑信息模型(BIM)系指在新建設施或經更新之設施生命周期中,為滿足各種使用者的需求,利用數字化、參數化、面向對象化、互操作性公開標準的信息,連動性描述或形容建置模型,以呈現其幾何、物理及功能上特征的過程或技術。簡言之,即數字化建筑3D幾何模型,整合3D繪圖與計算機數據結構組件信息,建構在「虛擬建筑物」的能力上。
6、建筑信息建模(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為一項利用計算機信息以面向對象觀念,活化營建產業的新興建筑信息管理與交換技術。利用此技術可以更有效地保存與交換各相關專業于建筑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重要數據,形成新的營建協同作業模式與觀念,改善營建過程各階段的工作效能與生產力,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作業流程與資源浪費,提升建筑物的興建質量及營運效能,降低對地球環境的沖擊。
7、BIM就是在一個計算機虛空間中,仿真真實工程作為,以協助營建生命周期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及維護工作等各項管理與工程作業的新技術、新方法與新概念。
8、BIM強調工程的生命周期信息集結與永續性運用;3D可視化的呈現;跨專業、跨階段的協同作業、幾何與非幾何信息的聯結,靜態與動態信息的實時掌握。采用BIM之作業方式可確保建筑項目在設計和營建過程中,其信息的協調及一致性,以及其可計算性。
好了,關于BIM的基本定義是什么意思?含義是什么?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