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火無情。沿用到現今的建筑業上也是同理。近些年隨著建筑科技的提高,一座座數百米的高樓拔地而起,超復雜的結構設計、超高的樓層、超大體量的建筑為火災發生后如何能夠快速疏導人流,把人員與財產損失降到最低成了非常實際的問題。BIM技術所建立的3D可視化模型,似乎給了這些問題一個滿意的答案。中建教育就說說BIM模型在火災上的應用。
運用BIM模型可以將火災原因調查流程及指揮系統等與建筑信息模型相結合,轉成為數字化及整體性的系統,因為早期的消防指揮系統多以紙本方式記錄所需信息,如危險品、建筑數據等,在攜帶及查詢上的便利性明顯不足,因此逐步建立相關信息系統,提供消防人員查詢,以提升信息查詢的便利性,但由于建筑物的信息量龐大且分散于各個系統之中,未能進行各系統平臺間的交互查詢及信息整合,當現場指揮官需要多項信息時,必須檢索數個系統才能獲得,在查詢的效率上仍有明顯不足。
而現行火災原因調查所需的時間冗長,主要在于現場勘查情形的記錄及收集信息建檔仍多為文書作業,因此信息分類及對比分析的效率較差且不利于后續火災原因數據庫的建立。而BIM正是把建筑項目的海量數據進行整合之后,建立出可視化的3D模型,然后加入不同元素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實操的復雜程度,并且數據信息模型方便后期保存,以利于后期的數據分析,具體表現在:
1、建立數字化的現場指揮系統,整個個信息平臺及BIM模型,建立聯合的數據庫,并配合可攜帶的信息設備結合,可以提升現場指揮人員的查詢效率及指揮效益,大大縮短了溝通時間,減少錯誤的判讀,為施救提供了良好的判斷與指揮。
2、將火災原因調查流程通過BIM模型所建立的數據平臺轉換成火災原因調查記錄分析系統,施工信息設備及程序將流程所需的時間縮短,并減少錯誤發的幾率。
3、表格化火災原因調查信息,并與BIM所建立的可視化3D模型平臺及可攜式的信息設備相結合,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清楚判讀火災原因,明確指出未來需要概改變或增強管理的方向。
4、BIM模型與火災模擬軟件結合,簡化輸入指令的程序及火災現場重建的過程。
上述內容就是中建教育與大家聊的BIM模型在火災上的應用,我們可以看出BIM模型不單單可以為設計、施工乃至運維提供數據支持,在災害面前也可以提供幫助。雖說火災的發生是不可預期的,但是火災過后的防范與經驗總結是必不可少的,BIM模型就以為運營管理單位提供這樣的幫助,不讓災難再次發生。
掃碼添加微信
領取備考資料
Copyright 2010-2025 中建教育集團 備案號 豫ICP備09016314號-2 網站地圖